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
English

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

疟疾防治专家李国桥在杭揭秘青蒿素的“前世今生”

日期:2016-03-22 09:17:31 查看:4825

我国作为原料供应国的局面须改变

本报讯 “青蒿素是一种抗疟药,对抗疟疾的药。”3月16日,杭州市科学大讲堂邀请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、原青蒿研究中心主任,国际知名疟疾防治专家李国桥教授前来作“青蒿素的历史现状和展望”专题报告,现场为听众揭秘青蒿素的“前世今生”。

实际上,我国很早就有使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。湖南马王堆出土的公元前文物就有青蒿的记载。《黄帝内经》里面也有青蒿的记载,只是当时没有记载治疗疟疾的方法。一直到近代,公元321年开始,葛洪写了本书叫《肘后备急方》,里面有一句话,“治寒热诸疟佛第十六青蒿一握以水二涉渍搅取汁尽服之”,之后就有了青蒿丸、青蒿散、青蒿鳖甲脱。

“说到青蒿素的发现,就不得不提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,她的发现对人类的贡献不可估量。”李国桥介绍说,由于屠呦呦和她的组员曾做过青蒿95%乙醇提取物,鼠疟抑制率仅为40%,后来改用常规乙醚提取,效果显著提高,鼠疟抑制率达到99%~100%,但毒性偏大。在去除其酸性部分后,得到抗疟效价高、毒性小的乙醚中性提取物,青蒿抗疟研究由此取得了新进展。之后,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的罗泽渊将采集到的苦蒿用石油醚、乙醚、乙酸乙酯和甲醇连续提取,得到多种结晶。从乙醚提取物中得到的编号为“苦蒿结晶Ⅲ”。之后,该所的黄衡用鼠疟抑制试验证实其有显著抗疟作用。后经植物学家吴征镒鉴定,苦蒿是黄花蒿的大头变型,简称大头黄花蒿(Artemisia annua Lf. macrocephala Pamp.),遂将“苦蒿结晶Ⅲ”改称“黄蒿素”(1978年以后统一称青蒿素)。

青蒿素治疗恶性疟的疗效真正应用在临床上是在1974年9月。据李国桥回忆,他在做黄蒿素治疗恶性疟临床试验的时候,从最初3例患者的试验中观察到,患者口服黄蒿素后,恶性疟原虫纤细环状体停止发育并迅速减少,认定黄蒿素对恶性疟原虫的速杀作用远超奎宁和氯喹。为了对治疗恶性疟的疗效尽快作出评价,他立即制定黄蒿素鼻饲给药救治脑型疟的方案,派人到中缅边境沧源县南腊镇卫生院设点,争取在耿马县人民医院和沧源县南腊镇卫生院进行脑型疟病例试验。在这期间,他们共收治了18例患者,其中有1例脑型恶性疟、2例黄疸型恶性疟和11例非重症恶性疟、4例间日疟,全部迅速临床治愈。这是首次在临床上证实青蒿素治疗恶性疟的疗效及其速效、低毒的特点,是对青蒿素临床应用价值的重要发现。

目前,我国占全球青蒿素市场份额不到20%,未来,如何扭转青蒿素原料供应国的局面?李国桥认为,青蒿素+PCR查源灭源我们国家是领先的,关键是政府主管部门应组织青蒿科技、生产条件优势的几个单位协同攻关,通过几年时间就能扭转局面。

浙江科技金融时报 林洁